188金宝搏app 188金宝搏登录app 金宝搏188下载 金宝搏188 短棒角石目是什么?关于短棒角石目的科普介绍

短棒角石目是一个原始的头足纲目,随后的头足类均由其演变而来,发现于中国的上寒武统和北美的上寒武统两科被确认,一般分为向内弯曲的短棒角石科和向外弯曲的巴兰克角石科。
一、简介
最早被归为头足类的化石是早寒武纪微小的圆锥形有隔壁壳,归属于Volborthella和Salterella属。Grabau和Shimer认为他们是最原始的角石,但关于这些贝壳是否与原始头足类动物有任何关系的观点一直存在分歧,而奈特氏锥Knightoconus是较为被认同的短棒角石和头足纲的祖先。
短棒角石目生存于寒武纪后期,501–488.3 Ma 。短棒角石属是短棒角石目的第一个代表,发现于位于中国地区,是一个小型的弯锥壳,有着非连续的钙化体管。体管明显钙化得很差,在短而直的隔颈之间形成了体管的膨大部分,呈球形,被称为体管球(siphuncular bulb)。短棒角石发展缓慢,但也诞生了中国的环角石(Cyrtoceras)和可能的加拿大克莱兰角石(Clelandoceras)。
最早的短棒角石目短棒角石Plectronoceras有明显的弱连接环,体管球终身存在;紧随其后的头足动物是晚特伦佩劳期(late Trempealeauan)的古角石Palaeoceras,同样是小型的贝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中隔颈变长,体管球逐渐减少,体管内有横隔膜,连接环的钙化程度明显优于短棒角石,个体发生条件更先进,形态上明显更加专门化。
在古角石之后,短棒角石的主要代表是“万瓦年属”(Wanwanian genera),包括中国缓角石(Sinoeremoceras) 和多房角石 (Multicameroceras);这两个角石有管状的体管,但区别主要表现为体型的大幅增加,而并不伴随着气室深度的增加,导致隔膜之间的间隔相对非常紧密;
棒角石目除了短棒角石科外,另一个科是巴兰克角石科(Balkoceratidae),只有两个属Balkoceras和Theskaloceras,分布于晚寒武纪(501.0 t至488.3 Ma)的德克萨斯,并很快灭绝。
二、短棒角石属
短棒角石(属名:Plectronoceras)是一属已灭绝的鹦鹉螺类。为短棒角石科的模式属。它们生存在晚寒武纪的海洋中,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鹦鹉螺类,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早的头足类。其形态与所有头足类最近共同祖先的假设密切相符。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中国的辽宁、山东与安徽,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中部的吉莱斯皮。
三、主要生物
短棒角石目(Plectronocerida)
短棒角石科
短棒角石属(Plectronoceras)
寒武短棒角石 Plectronoceras cambria (Walcott, 1905)
细小短棒角石 Plectronoceras exile Flower, 1964
淮北短棒角石 Plectronoceras huaibeiense Chen & Qi, 1979
辽东短棒角石 Plectronoceras liaotungense Kobayashi, 1935
古角石(Palaeoceras)
环角石(Cyrtoceras)
克莱兰角石(Clelandoceras)
中国缓角石(Sinoeremoceras)
多房角石 (Multicameroceras)
巴兰克角石科(Balkoceratidae)
巴兰克角石Balkoceras
Theskaloceras
演化:短棒角石目(Plectronocerida)——叠盘角石目(Discosorida)、爱丽斯木角石目
搜狗科学:baike.sogou.com/kexue/d78349730152788227.htm
上一篇: 橄榄石是什么?关于橄榄石的科普介绍
下一篇: 珠角石目是什么?关于珠角石目的科普介绍